MQA 和 DAC
 
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
 
已經有很多文章討論 MQA,也有很多關於支援 MQA 的 DAC 的爭論。 這是我們試圖對這個主題採取簡化的觀點,因此由於缺乏已發布的技術澄清,某些高度爭議的點被忽略。
 
首先,我們來看看MQA。 簡而言之,MQA 試圖透過其專有的「折疊」過程將大型音訊資料打包到較小的檔案中。 除了那些已知的之外,演算法和壓縮等級仍然是個謎,所以現在讓我們忽略位元解析度部分。 壓縮檔案應以較小的套件提供 CD 質量,並且可以使用不支援 MQA 解碼的設備/軟體播放。 使用支援 MQA 的裝置/軟體,您可以「展開」這些檔案並有可能恢復初始的高位元率主檔案。
 
我們以 192k 位元率 MQA 主設備為例。 簡單計算一下,折一折就可以降到96k,折一折就可以降到CD音質的48k。 同樣,176.4k MQA master 將被折疊兩次以達到 44.1k 位元率檔案。

對於 384k 或 352.8k 位元速率 MQA 主設備,它們將不得不經歷另一次折疊。 從 MQA 網站來看,第一個展開是由 MQA 核心解碼器處理的。 隨後的展開將通過 MQA 渲染器。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技術和非技術原因。 由於 MQA 核心解碼器可以在軟體中實現,因此即使沒有支援 MQA 渲染器的 DAC,使用者也可以享受 MQA 檔案的高解析度品質。 有了這樣的 DAC,進一步展開承諾以「原始」主位元率提供更高的品質。 MQA 渲染器未在軟體中實現的原因是技術限制,這裡無需深入研究。
 
正如許多人所問的,與上採樣相比有什麼區別? 看一下下圖。

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展開,而是透過多個取樣過程將位元率「乘」到所需的更高位元率。 如果您注意到了,要到達「相同」的大正方形,您必須從更大的小正方形開始。 大多數上採樣是透過相對簡單的加權插值(即添加中間位)來實現的,因此這是一個不太複雜的過程,除了純硬體實現之外,還已在各種音頻操作和播放軟體中完全實現。 這裡也沒有複雜的兩階段過程。
 
乍一看,如果您願意使用更大的 44.1 或 48k 原始文件,似乎可以透過上取樣獲得相同的結果。 但為什麼它們聽起來還是不一樣呢? MQA 方面的論點是,他們使用相同的已知過程來壓縮大師和提取,因此結果更加一致。 然而,插值中使用的良好近似值也很有可能增加資料的定義並產生合理的精度。 此外,眾所周知,MQA 在折疊過程中會丟棄「聽不見」的資料。
 
一個聽起來應該比另一個更好嗎? 我認為沒有明確的答案,這可能取決於個人喜好。
 
看看下面的 2 張圖。

上述著名的視錯覺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可以根據周圍的資訊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 因此,壓縮技術帶來的損失或「猜測」帶來的收益可能都試圖獲得基本上相同的核心訊息; 底層流程(背景)的差異可能會讓他們感覺非常不同。 因此,關於哪種方法更好的爭論開始了,聽眾的偏好也開始發展。 當聽力測試涉及實際的高解析度錄音時,不同的聽眾喜歡不同的再現格式,這進一步證明了個人偏好的強烈指示。
 
那麼,DAC 在哪裡發揮作用呢? 顧名思義,DAC 的核心工作就是進行數位類比轉換。 輸入部分透過各種數位輸入接收發送器的數據,並將數位音訊數據饋送到 DAC 部分。 因此,在將解碼的數位音訊傳送到 DAC 之前,將 MQA 解碼器/渲染器內建到輸入部分就變得合乎邏輯了。 如果 MQA 的採用迅速增加,DAC 晶片製造商和客製化 DAC 設計人員必須整合「本機」MQA 解碼,那麼有一天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拋開這種情況,讓我們試著了解支援 MQA 的 DAC 的必要性。
 
我們已經知道 MQA 渲染器必須在硬體中實現,因此沒有太多選擇。 但如果您只對第一個展開感興趣,則可以透過軟體完成,將 88.2k 或 96k 位元速率串流饋送到任何能夠處理這兩種位元速率的 PCM DAC。 由於噪音和其他幹擾,普通的多功能電腦可能不是最佳來源。 儘管如此,專門構建的基於 PC 的 Tidal Master 播放傳輸與良好的非 MQA DAC 相匹配可能比預算級支援 MQA 的 Streamer/DAC 更好。 與現有的各種其他軟體和硬體音訊媒體格式一樣,媒體來源(又稱錄音)和播放設備的品質可能比技術本身更重要。